(七)全面推進深化體制改革工作。一是加快推進數據鐵籠項目建設。市商務局“數據鐵籠”系統開發已經初步完成並試運行,各系統及使用人員的培訓工作已經展開;預計11月完成項目驗收,正式投入使用;二是商務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試點工作通過驗收。5月3日,商務部專傢組對貴陽市商務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開展終期考核驗收,貴陽市試點工作順利通過考核驗收,受到部領導以及考核專傢的一致好評,全市商務執法體制改革工作實現完美收官;三是有序推進商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成瞭貴陽市商務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要點及工作方案,按市領導小組的要求按時報送有關推進情況。

(二)全力推進電子商務發展。一是積極開展電子商務“回頭看”工作。積極到清鎮市、修文縣、息烽縣、開陽縣“三縣一市”商務部門及電子商務企業調研,詳細瞭解發展情況、問題瓶頸、下步打算以及需要市級部門協調解決的事項,形成瞭專題調研報告,找準瞭全市電子商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差距,找到瞭解決的方法和路徑;二是積極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工作。全力支持修文縣、烏當區、息烽縣等區縣開展全國、全省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的創建工作。今年,開陽縣、白雲區獲批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三是大力推動跨境電商發展。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外貿”,依托阿裡巴巴跨境電商(貴州)服務中心建設“貴陽市跨境電商人才培育孵化基地”,以我市為中心向全省輻射;聯合貴州財經大學、貴州商學院等5所高校,共同打造首批跨境電商人才孵化項目,為企業解決新外貿人才,截止目前,共計為我市及全省相關企業輸送跨境電商人才120餘名;

4.圍繞大數據應用。一是充分利用農商互聯大數據平臺,對現有農產品信息進行采集,組織農產品電商出村試點縣對本地農產品品類、品種、產地、產量、種養殖數量、上市時間、涉及企業等進行摸底調查,動態分析本地農村和農產品市場變化,對線下批發市場、零售市場、線上網絡銷售等進行交易大數據分析,幫助企業精準定位,推進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滿足消費者差異化需求,為進一步開展農產品流通服務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提供支撐。二是運用大數據手段規范項目申報工作流程,對申報過程中產生的數據進行全程記錄和融合分析,“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在制約權利、控制風險的同時,不斷優化、細化、固化試點項目申報流程,從而達到對項目申報、審核、驗收、資金下撥等進行更為嚴厲的全程留痕的監管。三是在商務數據鐵籠項目建設運營的基礎上,抓好行業數據管理,建設惠民生鮮大數據監測平臺,實現農產品生鮮超市數據監測的大數據運用,做好生活必需品系統對“保價穩供”的數據預測和分析能力,利用商貿流通業統計系統數據,做好商貿流通領域發展情況的分析報告;制定能體現商務發展特色和商務工作亮點的統計數據分析,加強對企業的服務指導作用。

一、2017年工作總結

(五)全力推動外向型經濟發展。一是積極抓好招商引資工作。組織參與省政府赴德國、西班牙、瑞士開展經貿交流和旅遊推介籌備活動,根據省政府代表團與瑞士聯邦中小企業聯合會共建瑞士(貴州)產業示范園的協議,瑞士(貴州)產業示范園選址於貴陽綜保區。目前,貴陽綜保區已完成瞭瑞士(貴州)產業示范園的規劃選址方案,為與瑞士各領域合作項目順利落地提供瞭物理平臺。4月下旬由市商務局和高新區共同組成貴陽市大數據招商推介代表團赴美國矽谷考察,並與創北美孵化器簽訂投資協議,共建貴創北美·高新站——貴陽高新(矽谷)孵化器;二是切實抓好外貿進出口工作。開放平臺建設取得新成績,雙龍航空港經濟區建設全面推進,成功獲批國傢級臨空經濟示范區、貴州國檢試驗區;市口岸辦協作力度進一步加強,邀請關、檢、匯等中央駐黔機構到企業進行政策講解、現場辦公、答疑解惑等,切實為我市外貿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全面推行國際“單一窗口”建設、“全國通關一體化”和“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大通關模式;積極協調稅務部門,創新工作模式,提高出口退稅效率,降低企業資金積壓成本;三是加強對外交流合作。組織企業參加瞭第四屆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德國漢諾威電子信息展、廣交會、貴州裝備制造博覽會、安順石博會等約15個境內外展會,開闊瞭企業視野,拓寬瞭合作渠道。

2017年,貴陽市商務系統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商務廳的具體指導下,緊扣工作目標,深入“找問題、找差距、找路徑、找方法”,不斷創新,攻堅克難,多項工作取得較好成績,呈現出新的工作亮點。商務經濟迅速發展。預計全年新增上限入統企業90戶,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33億元,增長12.8%,超目標任務1.3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外資預計完成13.44億美元,增長20%;外貿進出口回穩趨好,預計完成29億美元,同比下降26%,較2016年收窄30個百分點,剔除去年 “增量獎勵”基數,同比增長6%。重點改革順利推進。商務綜合日本長崎甘香枇杷|日本長崎甘香枇杷批發行政執法改革試點工作順利通過商務部考核驗收;內貿流通體制、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開放型經濟改革任務穩步推進。民生保障實現突破。擬定出臺《中共貴陽市委貴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充分發揮貴陽大市場作用帶動全省大扶貧的實施意見》(築黨發〔2017〕9號)、《貴陽市解決“買菜貴”問題攻堅行動實施方案》等指導性文件;建設完成50個惠民生鮮超市,開工建設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貴陽北部農產品電商物流園。電子商務較快增長。預計全年完成電子商務交易額900億元,占全省48%,同比增長30%;初步建成5個縣級電子商務運營中心、18個鄉鎮服務站、325個村級服務點,村級覆蓋率達90%左右。

1.圍繞解決“菜價貴”問題。一是全面提升生鮮超市覆蓋率。打造開放共享的惠民生鮮體系,廣泛吸引社會各界參與惠民生鮮超市建設,2018年,全市累計建成惠民生鮮超市150個,年末每個行政社區至少建成1至2店,確立生鮮超市在零售終端的主導地位。二是加強規劃指導。利用大數據手段,對全市社區人口、“菜籃子”商品消費構成、市民消費習慣進行精準分析,形成優化佈局和業態的指導意見,精準指導全市“菜籃子”零售網點規劃佈局和選址建設。三是強化重點區域和重點環節菜價穩控。圍繞重點區域、重點市場,結合城市 “三變”改革,破解農貿市場“升級難”“管理難”“降價難”問題。四是建成貴陽北部農產品電商物流園。充分發揮其公益性農批市場的龍頭示范帶動作用,優化流通,降低成本和菜價。五是加快城市共同配送體系建設。到2018年底前,在全市6個主城區各建成1個上聯生產、中聯流通、下聯終端的城市農產品共同配送中心;組建生鮮城市共同配送車隊100輛。

5.圍繞物流標準化。一是加強推廣使用標準托盤和周轉箱,根據“精準扶貧”工作的要求,制定周轉箱規格尺寸(長×寬)的優先系數,與推薦使用標準托盤箱相配套。二是推進冷鏈物流標準化,重點圍繞肉類、水產、果蔬等生鮮農產品,完善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體系,推動標準化設施設備應用,探索建立農產品冷鏈流通監管機制,培育一批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示范企業,補齊農產品流通短板,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率。同時,通過和電商扶貧聯動,促進“黔貨出山”,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實現全面小康。三是推進共同配送標準化以藥品、煙草、農產品和快消品為切入點,完善城市共同配送機制,支持城市配送車隊帶托運輸,初步形成城市末端配送服務模式和標準,提高城市配送效率,降低商貿流通成本;著力解決貴陽市主城市一環內小型貨車的通行問題的同時,加強對已辦理通行證車輛的監管,針對城市配送業務開展統計和績效評估工作,對開展業務不良、多次出現違規行為、不適宜繼續承擔城市配送工作的車輛和企業要進行清理,確保城市配送氛圍良好,機制有力。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以上,達到1480億元;支撐GDP的批發、零售和餐飲業銷售額(營業額)增長14%;確保外貿進出口增長速度與全國平均增速持平;實際利用外資16億美元,增長20%;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比上年增長15%。

(六)全力做好消費培育工作。一是開展“貴陽冬季歡樂購”、“消費促進月”和“金秋購物節”活動。“貴陽冬季歡樂購”活動期間重點商貿流通企業共實現銷售額10.6億元;“消費促進月”期間共開展促銷活動22場次,參節企業實現銷售額8.21億元;“金秋購物節”期間以購物、餐飲、電商、農產品和汽車消費為主要板塊,重點抓好瞭“盒馬鮮生”推廣、“貴陽國際汽貿城2017年小客車專段號牌專項搖號活動”及汽車嘉年華活動、以助力脫貧攻堅為主題的優質農產品展銷活動、大美黔菜展示品鑒推廣等活動。二是積極指導區縣開展各類消費促進活動。指導各區(市、縣)共舉行促銷活動147次。其中貴陽市第一條濱水風情特色商業街“市西濱河商業街”舉行的大型促銷活動,人流量達到7.5萬人次,實現銷售57萬元;三是加大政策支持,積極兌現上限入統獎勵。組織2016年新增上限企業申報獎勵資金,其中109傢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申報資料齊全,符合獎勵標準,申報獎勵金額共381萬元。截止目前,資金已全部通過市服務業領導小組審核,正在組織發放中。

二、2018年工作打算

(一)主要預期目標

貴陽市商務局2017年工作總結 及2018工作計劃

(二)重點工作打算

一年來,我們重點抓瞭以下幾個方面的工桃園水果批發|桃園進口水果批發作。

2.圍繞傳統商貿提檔升級。以搞活流通、滿足需求、促進消費為目標,進一步優化城市商業流通體系。一是持續打造大十字、噴水池等標志性商業中心,提升世紀城、花果園、大營坡等城市副中心以及會展城等一批功能性商業中心;二是持續培育打造貴陽西南國際商貿城、貴陽國際汽貿城等一批規模大的現代化、專業化批發市場聚集區,建成貴陽龍洞堡新領地物流港(陽明花鳥文化產業總部);三是建設15分鐘社區便民生活服務體系,以建設“社區微菜場”為目的,大力培育“電子商務進社區”創新示范項目,鼓勵引導電子商務企業整合社區現有便民服務設施開展電子商務配套服務;大力引進盒馬鮮生等新型生鮮電商門店,開展社區生鮮自動售貨機、社區微菜場的試點建設,打造“智慧商圈”新模式;四是開展特色商業街區規劃建設和命名工作,支持市西濱河商業街的持續運營和提升改造,建成未來方舟外灘七公裡、時光貴州等一批特色商業街區,創建命名一批省市級特色街區。五是積極推進便捷支付、智慧商圈建設、創建和示范工作,完成一批便捷支付和智慧商店、智慧商圈創建。

3.圍繞電子商務“回頭看”。一是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以申報全國第三批“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工作為抓手,探索貴陽跨境電商綜試區創新發展路徑,探索跨境電子商務新模式,釋放市場活力,吸引大中小企業集聚,促進新業態成長,在促進跨境貿易出口增長的同時,為貴陽市民提供更多質優價廉的進口商品。二是實施農村電子商務示范試點工程。深入推進清鎮市、修文縣等2個市縣建成國傢級農村電子商務示范縣,息烽縣、烏當區、白雲區、開陽縣建成省級農村電子商務示范縣。積極推進南明永樂鄉等5個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示范鄉鎮、息烽立碑村等10個市級農村電子商務示范村。在全市范圍內培育4個電子商務出村試點縣,每個試點縣選擇1個以上品種,加強農產品分等分級、加工包裝、物流倉儲、冷鏈等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農產品供應鏈管理,集中實現農產品商品化、品牌化、電商化,創新農產品電商銷售機制和模式。

(三)全力推動綠色農產品“泉湧”。一是組建瞭貴陽市農產品促銷專班,積極開展產銷對接等,截止目前,共簽約200餘份訂單,涉及禽蛋、肉類、蔬菜等20萬餘噸,貨值約3.5億元,帶動貧困農戶4000餘戶。二是積極組織我市農產品生產和流通企業赴上海、廣州等地參加貴州綠色優質農產品招商推介會,重點推介我市綠色優質農產品。其中,在上海推介會上,促成上海2傢企業對我市的投資項目共達成合同金額1.5億元,意向投資額0.6億元;三是大力開展農產品冷鏈體系建設,建設完成雲關冷鏈物流配送中心項目、貴陽乾元冷鏈物流標準化改造項目和貴陽恒昌農副產品冷庫建設項目等3個項目,預計總投入6800萬元,共增加冷庫16000平方米;四是引導我市電商服務企業挖掘、開發、包裝本地特色優質農產品,在息烽、清鎮、修文等地建成瞭網貨中心;五是積極支持本土優質農產品開拓網絡銷售渠道資源。截止目前,貴州電商雲在天貓平臺上開設瞭“貴州原產地商品官方旗艦店”,現已入駐12個商傢、75個商品,來自貴州九市州及貴安新區的綠色產品·精品黔貨在館內正式亮相。

(四)全力推動大市場帶動大扶貧工作。一是以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瞭《中共貴陽市委 貴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充分發揮貴陽大市場作用帶動全省大扶貧的實施意見》(築黨發〔2017〕9號)文件,明確“加快建設全省農產品交易大數據平臺、帶動全省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完善綠色優質農產品市場體系架構”等7個大的方面21項具體措施,提出力爭到2020年,省內蔬菜、精品水果、生豬、水產品等主要鮮活農產品在貴陽市場占有率分別提高到80%、50%、50%、50%以上,力爭帶動全省66個貧困縣100萬貧困農戶增產增收的奮鬥目標;二是積極到省內各州市開展溝通對接,建立聯動機制,落實合作項目。截止目前,已與黔西南州商務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正在加快推進相關項目落實;三是在貴陽地利農產品物流園、貴陽數字化禽蛋配送中心和已建成的22傢惠民生鮮超市及部分社會化大型生鮮超市內開辟瞭貴州產業扶貧銷售專區。四是牽頭組織開展瞭長順縣及代化鎮對口幫扶工作,支持建成長順縣農產品產品交易市場,幫助其培訓農村電商專業人才80餘人次,幫助其實現農產品銷售約10萬餘斤。

6.圍繞外貿創新發展。一是大力支持貴陽綜保區發展,真梳理全市外貿企業類型,結合綜保區入區條件,推優引強,有序推進全市外貿企業規范“入區”;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外流數據迅速回歸,全部在貴陽綜保區入統;采取政府引導、市場化運營模式,建成2個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專項用於扶持加工貿易和跨境電商產業發展;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快速推我市進出口實體企業發展,積極招引國際、國內知名工貿易企業進駐我市,大力引導加工貿易企業集聚發展,特別是電子信息、高新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現代農業科技等領域知名企業。三是大力發展傳統優勢產業。鼓勵白酒、辣椒制品、貴茶、獼猴桃、花卉等地方特色農產品出口。特別是茅臺酒、老幹媽等國際知名品牌,要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市場占有率。積極利用黔阿天下、貴州電商雲等優秀電商貿易平臺,此外,進一步提高貴茶、獼猴桃、花卉等農產品銷售速度靜岡皇冠哈密瓜禮盒|靜岡皇冠哈密瓜禮盒批發、廣度、深度,嘗試建立優質農產品出口集散中心,通過政策扶持發揮聚集效應,培育知名品牌,推動我市農產品更好的融入國際市場,將農產品出口打造成為我市外貿出口的特色亮點。四是大力推動貴陽市服務貿易發展。以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催化劑,深入推進大數據、雲計算等產業與傳統工業和服務業的深度融合,重點發展數據服務、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醫療等服務外包產業,逐步形成完整產業鏈,打造我市特色服務貿易產業。依托4個開放平臺政策優勢,以大數據產業為支撐打造我市服務貿易示范基地,以點帶面全方位推進我市服務貿易產業發展。

7.圍繞對外經濟合作。一是加強與商務部、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的溝通,積極為企業提供國別投資環境、項目推介、國傢政策、工程承包、對外勞務、國外宗教及文化風俗習慣等信息咨詢服務;爭取建立“走出去”專項發展資金,加大對企業的財政支持力度。二是以本地舉辦的大型展會和經貿活動為重點,豐富辦展經驗,力爭打造內容充實、富有實效、特色鮮明、影響廣泛的經貿活動品牌,以2018數博會為突破口,初步形成一套辦展辦會的系統工作方法,建立一批專業企業數據庫,以便將來更順利開展工作。三是加強和世界500強、行業100強的對接聯絡,特別是強化和國外商協會的溝通對接,吸引國外投資者前來考察;積極參加3—5場影響力較大、吸引力較強的全國性投資貿易促進會,提高貴陽市投資環境推介力度;特別是認真做好2018年度生態會、數博會、貴洽會等招商平臺參與籌備工作,擴大貴陽市投資環境知名度和美譽度,努力實現項目簽約。

(一)全力推動解決“買菜貴”攻堅行動。一是擬定出臺政策性文件。在前期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擬定出臺瞭《貴陽市公益性惠民生鮮超市佈局總體規劃》、《貴陽市解決“買菜貴”問題攻堅行動實施方案》、《貴陽市關於進一步加快公益性惠民生鮮超市建設實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二是開展公益性惠民生鮮超市建設。建成惠民生鮮超市50個,有效輻射解決30多個行政社區、100萬市民的“買菜難買菜貴”問題;三是開工建設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按照市委主要領導“面向全省組織生產、組織運輸、組織銷售的公益性平臺和貴陽市主要農副產品交易、加工、存儲的集散地、全市穩控菜價重要載體和平臺”的定位,正式啟動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貴陽北部農產品電商物流園建設,完成形象進度40%。
arrow
arrow

    phf773nf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